在规制措施方面,2018-2022年,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综合运用数量控制、入驻式检查、行政约谈和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进行规制,随着网约车规制日趋成熟,政策制定与执法之间的偏差逐渐缩小。
报告包括四个部分,总报告针对2018-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、共享经济规制历程及现状、共享经济未来发展及规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。三个分报告则针对共享民宿、网约车、共享两轮车规制进行了重点研究。
报告总结了共享民宿面临的争议问题:一是法律性质界定存在分歧,既可被视为“经营场所”,又可被视为“租赁房屋”,缺乏统一的认定和规制标准。二是立法制度供给不足,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管理的全国性立法或法律解释。三是市场准入存在梗阻,现行准入条件流程多、要求严、门槛高,使大量潜在经营者望而却步。四是行业服务标准化有待完善,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规制。五是规制主体职权分散,难以形成合力。
目前共享民宿行业规制的现状如何?报告整理了国家及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内容,在国家层面,一方面坚持“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”,另一方面强化共享民宿领域监管规制和规范;在地方层面,多地政府陆续出台鼓励和规范民宿发展的文件,先行探索民宿管理办法的合法化路径。
民宿行业不同于传统酒旅业、房屋租赁业,具有特殊性,难以简单套用现有的法律法规。报告指出,破解当前的困局,政府需要转变规制理念,进行立法和制度创新,明确共享民宿法律地位和准入规则,为共享民宿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土壤。平台企业应该注重履行主体责任,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。
同时,与会专家指出,曾经困扰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诸如企业收取用户押金、随意投放车辆等问题已经有所改观,但停放难、调度难、维修保养难等问题长期客观存在。而与共享单车相比,共享电动车的规制在各地差异较大,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此外,专家们针对共享两轮车地方准入、行政收费、违章占道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。
针对网约车规制的分报告对近五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规制依据、规制措施和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。
民事案件比例最高,主要涉及保险理赔、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赔偿责任、网约车平台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等法律问题;行政案件主要涉及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、行政许可、政府信息公开等行政行为;刑事案件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、盗窃罪、抢劫罪等。报告分析指出,司法审查的重点由聚焦于应否实施行政处罚转为聚焦于如何规制,关注与网约车经营作为共享经济相匹配的规制路径。
“以共享两轮车行业为代表的新业态,与传统业态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。探索出一条适合共享两轮车行业发展需要的规制模式,成为了当前摆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一道难题。”报告认为,应当进一步深化规制模式改革,探索出一条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行业协会、企业之间合作规制的道路。
自2021年以来,“强规制”成为主流,促进行业规范发展。此外,聚合打车平台兴起,平台模式走向多元化,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空白,需要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。报告指出,采取多部门联合规制、多方发力整治网约车服务乱象,是确保网约车在法治道路上规范行驶的必要举措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五年来全国网约车诉讼逐年递增,司法重点逐渐转移。2018-2022年,全国网约车一审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案件增长迅速,其中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较上一年度分别有69%、136%及44%的增幅。
“尽管我国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,无论是业态模式,还是法律规制,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澄观治库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共享经济规制研究报告(2018-2022)》指出,共享经济不但将继续承担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的重任,还必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。共享经济新业态的萌生,也是对规制创新能力的再考验。
“共享民宿发展有充分的正当性和市场基础,也受到一些合法性以及社会争议的困扰。从规制的角度,尚未建立起一套体系完整、路径清晰的规制体系,尚缺乏全国性的行业准入和管理流程。”
文章来源:《中国司法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f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909.html